富俱講師NLP建昌老師~3/23~本次聚會:生命有緣,無處不在~邀請大家一起來玩~

Dear All

還沒認識建昌老師的夥伴,聽過富足介紹職掌NLP分享課程的夥伴,
3/23,建昌老師在果子咖啡,

邀請過去參加過建昌老師課程的新舊學員回娘家!

過去曾經上過富足NLP課程的夥伴,以及沒有上過NLP課程的好友們,
都可以在這天,見識到建昌老師那迷人的笑容與風采!


上次建昌老師招集新舊學員一同到果子來個校外教學的課程,
不同的環境、不同的狀態,更可以讓我們體驗更多元的生命經驗,
讓我們學習在不同的環境還能讓自己內心平靜、沉穩。


上次的放鬆課程,在老師的引導之下,快速的進入了身心靈放鬆的階段。
學習放鬆,讓我們在面對緊張、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態、
面對突然的情緒得到了紓解,也學會了面對。


到底NLP是什麼?為什麼NLP可以幫助一個人放鬆?為什麼NLP可以幫助我們自己建立自己的信心?為什麼NLP可以幫助我們自己開啟我們潛在的力量,這一切的一切,都將在建昌老師的課堂裡,建昌老師的一言一語裡,可以一窺其奧妙之處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本次聚會:生命有緣,無處不在

在都市生活中停憩、遊走…

尋找更多的輕鬆自在;遇見更多笑臉…

之後,更認識自己,更喜歡自己在不同的地點;

到處都是積極;

到處都可以放鬆

無處不是課堂…

透過在團體中,看見別人,才發現居然更明白自己…

帶著自己來;帶著開心來…帶著朋友來…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時間:99年3月23日 PM 7:00 (請吃飽後再來喔!現場提供點心飲料)

費用:只有場地費150

地點:果子咖啡。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40巷 11號 (02)8770-5330

路線:南京東路捷運站出口慶城街直走,興安街左轉後第一條巷子右轉

報名請
點選此處連結富足報名平台
或直接右方填寫基本資料報名

報名截止日期:3/22 星期一 PM 1:00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上次課堂的分享

果子咖啡聚會,輕鬆到不行...

七點不到已經有20幾 位同學到達,大夥開始吃吃喝喝享用餐點起來...


有好媽媽帶著孩子來;有好朋友相約...
有久違了夥伴的熟悉笑 容 ...

七點到了,果子咖啡總共來了30幾位好朋友共聚一堂,一如預期…

今天為大家準備了一份身心安靜引導放鬆的引導詞,讓每個人扮演 一個成功助人放鬆的引導者...



還有人一邊用餐點...

於是,建昌先幫大家做一次唸引導詞的示範,想徵求一位想放鬆的 人上台,
今天怎忽然擠上來一堆人,環境果然可以改變人的狀態。


開始從第一行唸起…
意念要輕鬆專注;聲音要緩和沉穩…
眼睛要觀察對方身心回應…
內心要在乎呵護,表達關懷對方的潛意識…

一份引導詞,剛說了十分鐘…
台上每個人都進入了享受的放鬆狀態…



台下的同學也都紛紛進入了自我放鬆的狀態…
就是那麼享受呢!

更多內容請見建昌老師部落格

這輩子,不會就只有這樣子而已~by商周閱讀

人生就這麼一次,就在這獨一無二的你所擁有的意識裡,每一個生命經驗都在創造獨一無二的你,每一天我們都在重新體會人生,每一件事情都可能出現無限的機會和轉機!

今天,讓我們好好的告訴自己~『人生,不會就只有這樣而已』

富足美食月~3/12享樂廚房~我們大快朵頤結束囉!

這天真的吃的太豐盛了~沒想到小毓老師控制食材的功力太厲害了~

人手一碗西式海鮮燉飯、幾乎每人都吃到一盤墨魚佐莎莎醬,也讓果子咖啡的好朋友們鈺棠哥、小饅頭都享用到小毓老師的美味滋味。


認真學習的樣子

今日食材簡介
白蝦~香菜、紅甜椒切丁、青豆仁

IMGP3951透抽、


詳細作法就不再贅述啦~~有來的才有福氣啊~~

第一道西式海鮮燉飯
簡單說:
西式海鮮燉飯的作法要先炒洋蔥、再炒大蒜、然後記得米要先泡過水,然後平鋪在鍋子裡,之後灑上紅甜椒、再鋪上白蝦、大文蛤、青豆仁、透抽~然後先大火悶熟之後再轉小火大約10分鐘悶煮~


西式海鮮燉飯1~

西式海鮮燉飯2


就這樣~海鮮燉飯完成


西式海鮮燉飯完成
每一隻,每一顆都開的好好的啊~~

第二道~香煎墨魚佐莎莎醬

墨魚用一點橄欖油之後就直接乾煎他,簡單翻幾次面就好~

P1130388

煎熟後~就把它完全泡在冰塊裡,不是冰水喔,只能用冰塊冰鎮,不然冰水會把墨魚的鮮味洗掉
完全泡在冰塊裡的墨魚

冰過後、將墨魚切段,然後就拌上製作完畢的莎莎醬。
莎莎醬的製作方式:
蕃茄切丁、辣椒切末、洋蔥切丁、蒜頭切末、香菜切末淋上蕃茄醬、橄欖油、Tabasco、檸檬汁、灑上一點鹽、白胡椒、黑胡椒粒

香煎墨魚佐莎莎醬完成

香煎墨魚佐莎莎醬完成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這天,也有很感動的事情~我們的元老級的富足夥伴~志奕,陪著我們富足的活動成長、為我們的活動付出、跟隨著我們十本書讀書會的洗禮,他說,他寫了一篇非常漂亮的自傳,讓他得以轉換跑道,朝更高的人生目標前進,準備派駐上海。

讓我們為了志奕乾杯~感謝志奕、也謝謝富足的活動

為志奕乾杯

志奕(正中間那一位)

成熟是什麼? (轉貼網路文章)

成熟與年紀不一定成正比──成熟的人受人尊重──不成熟的個性只會貽笑大方或留下遺憾。

1. 成熟像珍珠而非鑽石。鑽石耀眼昂貴,珍珠柔和溫潤,成熟應是像珍珠而非鑽石,以我們的溫和豁達的態度來與人相處,讓我們所發出的光芒是一種明亮,但不刺眼的光芒。因此,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。

2. 成熟是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調。那就是說「我們說話適可而止,給對方、也給自己留餘地」。而這裡所說的音調就是不要把話說得太滿,不要說情緒的話,保守我們的口,口說好話,時常去讚美別人,而不去諷刺別人。

3. 成熟是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,那就是做到「無求品自高」。我們常常會在乎別人對我們的看法,其實,一個成熟的個性是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人著想。例如:對長輩能多一份關愛,對同儕多一份的關懷。因為一切是從「善」為出發點,我們就不必擔心別人的臉色,即使遭受負面的回謗,我們仍心安理得。所以聖經有言:「你要保守你的心甚於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都由心發出」。

4. 成熟是一種停止向周圍訴苦的氣度,也就是中國人說的「窮理知命」。人世間有太多的無常,當一切的不如意降臨時,不妨想想:我們能活著真好,於是對很多事情就能了然於心。因此與人相處時,我們不要把自己鎖在一個既定的觀念或事情,非要如此不可。

5. 成熟是「超脫本身主觀的感覺,提昇自己置身事外,作客觀的判斷。」在雜亂的環境中,我們更需要找回寧靜的心,找回感動的心、溫暖的心與柔軟的心。在忙碌的生活之中,讓自己能夠擁有超脫問題的能力來看問題,在解決問題時,能捉住問題的核心,以微笑的心、平安的心、 喜樂的心來處理一切。

6. 成熟是一種除去偏激的淡漠。因為我們夠看透或明白人生的來與去,因而產稱平靜;淡漠不表示漠不關心,而是對事情的平靜與不執著,圓融與溫柔。

7. 成熟是一種無需要聲張的厚實,因為自我肯定,所以產生一種自信心。在我所敬佩的人物中,我都能看到一種厚重實在的感覺,而這種厚重正是默默耕耘、 不虛張聲勢。他們對自己充滿自信,而實實在在的過日子,他們所做的事較少考慮自己,而多讓別人得好處。

8. 成熟是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。如果擁有良好富裕的環境,那就更該平易近人。我們處在高位時,應該放下身段而謙卑與人相處,因為人並無高下貴賤之分,只有在不同崗位上做不同的工作,例如在學校中,一個星期校長沒上班也許沒有異樣,可是一個星期少了工友,學校就會產稱莫大不便和困擾。在家中也有同樣的人為你服務,而你們的態度呢?對他們都好嗎?

成熟是什麼?自己給答案吧!但願我們有更寬闊的空間、更好的態度、更柔軟的心去解決問題,這才是成熟的人生。

富足美食月~3/12~享樂廚房PART3~果子咖啡見

富足美食月活動
美食具有一種魔力,享受美食讓人振奮,但烹煮美食,則讓人昇華。
讓男人昇華,變成好男人,變得更有品味;讓女人昇華,抓住男人的胃,展現時尚感。

女人下廚房,不喜歡弄的油油膩膩,下廚房喜歡吃的健康,下廚房變成一種邀請親朋好友聚會的話題。
男人下廚房變成一種風氣,變成新一代的好男人代表,變成一種時尚。

3月25日(星期四) 富足美食月
『給你下廚的魔力,展演出屬於自己的廚房魅力!』

青醬義大利麵&法式水果蜂蜜捲

示範/許毓庭老師 (原味煮坊)






















毓庭老師熱愛美食,從興趣起家,還受邀前往馬來西亞教導台灣年菜,今年要前往東馬繼續巡迴示範,在她出國之前,終於ㄠ到她先和我們富足的夥伴一起玩樂廚房、享受廚房。


不僅抓住大朋友的胃,連小朋友也都服服貼貼~~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第二場
時間:2010年3月25日 (星期四)
PM 7:00 報到
PM 7:10正式開始


地點:果子咖啡
地址:民生東路三段140巷11號
(南京東路捷運站出口慶城街直走,興安街左轉後第一條巷子右轉)

§本次活動費用§

網路報名 300
現場報名 350

§報名方式§
本次活動報名一律

1.網頁右方鍵入基本資料及預計參加場次
2.點選此連結富足人生活動報名平台
3.連續報名兩場,費用再優惠

§備註:為確認食材需準備的數量,
第一場活動報名時間即日起至3月11日(星期四)AM11:00
第二場活動報名時間即日起至3月23日(星期二)AM11:00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3/12料理示範


為了3/12這一場開春活動~閃亮亮正在努力尋找可以搭配的酒單~~當天有的吃、有的喝、有的玩~


3/12搭配酒單
德國露絲玲白酒
黑森產區
德國露絲玲白酒
法國(南法)普羅旺斯產區粉紅酒
品種:梅洛
法國普羅旺斯粉紅酒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(點擊我看更大)

享樂廚房在我家


本次活動花絮剪影
3/12享樂廚房PART3~西式海鮮燉飯&香煎墨魚佐莎莎醬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品味人生系列講座歷史紀錄
1. 97.09.11 阿根廷紅酒文化

2. 98.05.08 享樂廚房PART1~來點不一樣的時尚廚房~

運動是改變體質的根本方式~分享

以下是一個真實故事 

當年,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,如今,我認為自己「多賺了30多年」。
因為運動可使身體內在環境的細胞,藉促進血液循環,以帶動氧氣和營養,反過來,又使細胞增加活力。因此,人體的免疫力,便能增加。

病後,我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。

我說的爬山,並不真是去做爬上高山的運動,只不過是在那些有產業道路的小山走走而已。現在,體力增加了,走 20公里 路,已是家常便飯,甚至還有過一天走 40公里 的紀錄。


幾年前,還在經過兩年的準備之後,登上玉山,來作為對我的體能的考驗,結果,我很歡喜我的成績,我通過了。


兩年前,我改變了工作環境,每天早上先去爬山,在山上吸它兩個鐘頭的芬多精! ,! 回家洗個澡才去上班,現在看到我的人,都說我比以前健康,我則會加上一句:「天天爬山,明年會更好 。」


你的細胞看起來很累,趕快去爬山補充氧氣,癌細胞會回歸正常。 
在實驗室養癌細胞,如果加氧,癌細胞就養不好,如果加二氧化碳,癌細胞就養得很好。 
表示,我們自己把體內環境弄到缺氧,細胞才無可奈何變成癌細胞來適應環境,如果把環境裡的缺氧因素刪掉,補充氧份,其實癌細胞是會回歸正常的。
 30年來,我看過無數病人,那些肯聽我話而去爬山,甚至天天爬山的人,身體的改善都很明顯。 
 現在, 每當我透過顯微鏡看到病人或友人的細胞顯出缺氧的狀況時,我都會提醒對方:「你的細胞缺氧,看起來很累,趕快去爬山。」 
笑、不生氣、正面看、放鬆四招多活三十年


除了生理因素之外,要克服病魔,還必須從心理層面下手,像笑、不生氣及以正面態度看待一切事情,還有學習放鬆,即是我這麼多年來能夠降服疾病的一大原因。 
學習笑 ---是一項很特別的功課。
 因為我知道,笑的時候,尤其是大笑的時候,身體內的細胞是放鬆的。 
細胞只有在完全放鬆的時候,才能圓圓潤潤,充滿活力,足以應付外侮。
生氣是別人做錯事 我懲罰自己 
 別人在挑釁,馬上逃到看不到挑釁的地方,再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;然後,我漸漸不需要逃離現場也能壓住脾氣,可是還需要在心裡說:「你好可憐。」 
來平衡自己的情緒;現在,我什麼都看到,卻可以一直保持笑容。 改變飲食習慣? 開始運動?學笑呢? 再說,從今天開始,你的生活會一天天地變好、一天天地有品質 善用「多賺30年的法寶」 如果凡事從正面思考,事事會變得非常美好;反之,凡事都從負面思考,事事都變得相當糟糕。


就像我先生,為了我好,毅然決然地把家裡的電話線拔掉,以免我下了班後,還要接聽一大堆電話,雖然這似乎對我有些不方便,但是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能夠安安靜靜地利用下班時間做瑜伽、運動、打太極拳,對身體不是反而有很大的幫助嗎?
再說,真有什麼重要的事,隔天打到辦公室就可以了,何須罣礙在心?

放鬆看起來很容易,其實卻是最困難的,因為放鬆要從心做起。
心真的放鬆,身體的細胞才能放鬆。 
 而心要放鬆,必須放下很多現世間的價值觀,包括名、利、情……等。 
我的方法是---久已不用的東西,馬上送走、放開,衣服物品也是,甚至延伸至人際關係,於是人變得活得很簡單、很樸素,人就輕鬆了。 
當年,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,如今,我認為自己「多賺了30多年」。
為何如此?笑、不生氣及正面看事情、學放鬆應該是重要的法寶! 
改得越多好得越快
這些年來,我不但看了不少癌症病人,更與其中一部份病人變成朋友,共同奮鬥,分享彼此的經驗,互相鼓勵,努力活下去。

我們發覺,活得超長及活得越有聲有色的人,往往都是勇於自省,及堅持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的! 人! 。 
改得越多,改得越徹底,好得越快。」 
已經成了我們的原則。


運動的好處是使身體的循環順暢,促使身體代謝加快,把養分及氧氣 帶到該去的地方,對生病的細胞,尤為重要。
如果選擇一、兩種自己喜愛或適合的運動,持之以恆地做下去,總有一天,成績會自然顯露出來。
心理的調適,極為重要。
要知道,自己身體裡的細胞,到底是聽自己的,還是聽別人的呢?

多想3步,讓老闆看到你的優勢~by 台灣索尼企業品牌暨公共事務部協理 蔡宜凌

看到每一個事件,我都會思考:「為什麼要這樣做?會造成什麼結果?怎樣做會更好?」在老闆還沒想到之前、還沒開口之前,就先把事情想到、做好,久而久之,他就會放心不再來管你了!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口述 / 蔡宜凌 採訪‧撰文 / 陳芳毓



我第一次獨自在外生活,是在1995年到英國史特靈大學(University of Stirling)攻讀碩士學位。史特靈是位在蘇格蘭的小鎮,蘇格蘭則是高爾夫球的發源地。在這個有「英國最美的校園」之稱的大學裡,有兩座高爾夫球場, 其中較小的那座9洞練習場,就在我上課的城堡正前方。我的高爾夫球初體驗,就發生在那兒。


我母親是職業婦女,從我小時候就不斷叮嚀我,高爾夫球是非常重要的社交運動。她知道我要去蘇格蘭讀書後,更要我一定要趁機好好練習。然而,我的第一次體驗,根本算不上是「打球」——只是一群沒經驗的學生,依樣畫葫蘆地亂揮杆,球只要滾得出去,就足以引發一陣尖叫!儘管如此,第一次和一群素昧平生的異鄉遊子一起玩樂,心裡總是興奮莫名:「哇,我第一次打球,竟然就在高爾夫球的發源地!」

又過了10年,我從一個學生,成為台灣索尼(Sony)的公關主管,也終於第一次打完了高爾夫球的18洞。
當時,台灣索尼總經理坂井賢司剛調任台灣。他在日本不打高爾夫球,但來台灣做生意,不打球幾乎是寸步難行,他才開始練習。有次,我發現他穿著跟我同個品牌的球衣,兩人高興地聊開來。人生地不熟的他,對我如遇知音,「我們周末一起打球吧!」


我雖然答應了,心裡卻暗暗叫苦:「我是『一支七號杆打天下』(初學者的打法),怎麼陪你打?」但既然老闆在興頭上,也只得硬著頭皮答應。


那個周末早晨,平常在工作上精明能幹的我,第一次讓老闆看到什麼都不懂的樣子。坂井先生發現,我對高爾夫球的基本常識和禮儀毫無概念,竟覺得很有趣:「原來妳什麼都不知道呀!」於是,他一一示範。當我把球打進沙坑,他就教我把球打出沙坑的技巧,而我竟然也很爭氣地兩次就把球打出來了,他更覺得很有成就感! 從此之後,我才發現,練習和真正上場是兩回事,也從此真正愛上了高爾夫!

『向下管理:方法可不同,目標不能忘』

打高爾夫球的目標很明確,就是把球打進洞裡。但是從開球到第18洞,卻會因為打球的人的能力、性格的差異,而做出不同的選擇,打出不同的路徑。有些人冒著掉進沙坑的危險,也要抄近路;有些人則寧願繞遠些,以策安全。



從球場轉回職場,工作上的目標卻不一定明顯可見。很多人做事做到一半,會迷失方向,忘記原本的目的。所以在帶領部屬時,我不會規定只能有一套標準的工作模式,但是卻希望他們能時時謹記目標。碰到員工因為技能和知識不足,可能會走偏鋒或繞遠路時,也會適時從旁引導,幫忙找出問題點。


過去,我個性很急,做事俐落,不見得有時間停下來幫每個員工調整工作方法。開始打高爾夫後,我開始從與坂井先生的互動中,反省自己的領導方式。很多主管只會責備:「你怎麼沒把事情做好?」讓員工即使有心改進,也不知道該怎麼做。但是,幫助員工愈快達到目標,主管其實就愈輕鬆。


於是,我讓團隊裡的每個人,先從發現自己的問題開始。每天都工作8小時,有些人會抱怨「好忙喔,事情都做不完……」,有些人則是只要體力許可,就一直加班,但最後的成果卻不比人強。其實,很難判斷這兩者誰對公司的貢獻比較多。


接著,我讓員工分析自己的工作效率。我設計了一套評估系統,每個人每天花多少時間、做哪些事、學到什麼,都要記錄下來,每天檢討。雖然只是表格和數字,用意卻是在引導他們思考自己工作背後的問題比如說,同一件事,別人兩個小時就做好了,我卻需要4小時。其中的問題何在?我會幫忙員工找出解決之道。


透過評估系統,每個人都能看到彼此的數字,也要公開發表自己和同事的優、缺點。這麼做雖然有點殘忍,但檢討過程中可以發現別人和自己的優勢差異,進一步評 估每個人的競爭力,這會讓人進步地很快。很多人可能天生適合做某些事,但後天卻不小心走進了不適合的領域,這時候就可以透過別人的建議,找回正確的發展方向。


比如說,有些人語言能力好,卻無法反映在工作上,就要進一步評估他可能需要哪些訓練,再放到正確的職位上。如果主管可以幫每個人找出最佳的守備位置,讓表現被公司肯定,員工一定都會很樂意完成自己的工作。最後的好處,還是會反映到公司的績效上。


『危機管理:看不到的挑戰,先沙盤推演』

打高爾夫給我的另一個啟發,則是危機管理。接觸高爾夫之前,我以為這個運動很簡單,後來才發現,對於水坑、沙坑等看得到的障礙,你要有基本能力去避險;至於如風向、草紋等更多看不到的挑戰,不但容易被忽略、也無法控制。



所以,經理人要能沙盤推演,知道現在發生的事件對未來有什麼影響。要表現比別人優秀,就是在規畫時多想3步,讓老闆看到你的優勢,你的機會就變多。

我做事很重視「期望值管理」。看到每一個事件,我都會思考:「為什麼要這樣做?會造成什麼結果?怎樣做會更好?」在老闆還沒想到之前,我就會做很多假設性問題的準備,並在老闆開口前先把事情做好,不會讓老闆覺得,他好像一直在開口要求,我卻始終無法滿足他的期望。當老闆問了好幾次,你都有事先設想到,久而久之,他就會放心不再來管你了!


蔡宜凌profile
1966年生,英國史特靈大學(University of Stirling)行銷研究所畢業,任職台灣索尼8年。近年全力推動台灣索尼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「數位影像計畫」,為偏遠地區國小學童提供全新的數位學習設備及學習資源,甚獲日本總公司肯定。

美的回應~網路轉貼

周志建(呂旭立基金會諮商心理師)

去年十一月中的某個陰雨秋天裡,我搭乘火車前往花蓮。火車上,坐滿著跟我一樣極欲離開喧鬧都市的人。我後面坐著一個年輕的媽媽、帶著一個三、四歲的女孩子, 一路上,孩子無法安靜坐著,時常鬧情緒,從台北到花蓮兩小時的路程中,我發現:每當孩子一吵鬧,母親的回應方式有兩種,一種是:「你再吵,就叫警察來抓你。」、「你再吵,我就把你丟出去。」,這是威脅、恐嚇。不然就是,「來,不要吵了,媽媽給你吃餅乾…」。年輕的媽媽,準備了好幾包零食,一直往孩子的嘴巴裡「塞」,想要以食物塞住她的情緒、阻止哭鬧,這是利誘、討好。

這兩種方式,你熟悉嗎?我想,大多數人,都是被父母這樣帶大的吧。
你說,這兩種方式、有什麼不對嗎?

父母「回應」孩子情緒的方式,如果只有這兩種(不是威脅、恐嚇,就是利誘),所帶來的後遺症是:一、當我們被恐嚇時,我們就會學到一件事,「我不應該有情緒」、「有情緒是不好的」,於是就造成長大後自我壓抑、自我否定,同時日後也去壓抑他人的情緒。現在人們的身心症與人際衝突就是這樣來的。

但如果你只會用利誘的方式,去「取代」情緒,長大以後,當你情緒不好,你同樣會學到拿食物去「堵住」情緒(不停吃、購物狂),藉此來逃避面對真相,我們就永遠學不會如何面對、覺察、接納自己的情緒。

好友D告訴我,她的小孩一出生,就給阿嬤帶,他與老公兩人都是上班族,學心理的她明知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,但迫於現實的無奈,只好請婆婆帶。所以,在小孩上幼稚園前,每天早上八點,孩子被帶到婆婆家,等下午六點,D才下班去接孩子回來。一直等到孩子上了幼稚園後,孩子才離開阿嬤的家。但D告訴我,孩子上了幼稚園後,她發現,孩子的注意力無法集中、常心不在焉,學習也比一般孩子來得遲緩。

學心理的D, 本來不是太在意,想說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本來就不同,不要逼迫他們、以免揠苗助長。但是,直到有一天,她小叔的孩子也給她的婆婆帶時,他們才意外的發現, 其實老邁的婆婆根本無法應付精力充沛孩子們的情緒,所以,每當孩子哭鬧時,婆婆就準備了一堆零食,去塞住孩子的嘴,更慘的是,婆婆家的電視從早上八點就開著,直到晚上六點鐘,大人來接小孩為止,都沒停過。婆婆藉著零食與電視、來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。這模式,你熟悉嗎?

D告訴我,她看過一篇研究報導,說孩子從小看電視看太多,大腦持續一直被各種聲光所刺激、填滿,這會讓小孩的智能變低、無法專注。那一刻,D終於明白了,她的孩子為什麼學習遲緩、注意力無法集中。

D相當懊惱,後悔將孩子交給年邁的婆婆帶,覺得對不起孩子。但事實已造成,只能勇於面對。所以,今年初D辭去了工作,改成兼職,以便可以在家裡多陪伴孩子,期待能幫助孩子回到正常的學習狀態。D說,錯誤已經造成,她不怪誰,現在唯有亡羊補牢,盡力補救,「讓孩子重新擁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,這比什麼都重要!」,D堅定地告訴我。

從火車上年輕媽媽回應女兒的故事,到D的孩子的故事,叫我感慨萬千。
從事教育工作的我,一直認為教育、其實只是在做一件事,就是「回應」。
如果大人回應得宜,孩子就可以從中得到「愛、撫慰與學習」,如果回應的方式不合宜,孩子的生命能量就會被「卡」住,早成日後行為的「固著與僵化」。

威脅、恐嚇、利誘、討好,其實都無法真正去回應孩子的情緒,這只是「圍堵」而已。而當我們內在的情緒,長久以來一直無法被適當地被「承接與滿足」時,就會造成日後我們的內心始終惶惶不安、容易情緒化,同時也永遠學不會、以適當方式去接住他人的情緒,這樣的惡性循環造就了人們生命的「苦難」。

「唉,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,不是嗎?」我與D,同聲無奈地嘆了一口氣。

是的,「老狗玩不出新把戲」。
其實,我們不是怪罪父母,因為,我們的父母會這樣回應我們,恐怕也是學來的,學自哪裡?當然是她的父母或照顧者,這叫模式「複製」(coping)。所以,不管你是父母、或教育工作者,面對孩子的情緒與需求,你的回應方式如果只有這兩種,恐怕你當父母將會當的很吃力吧,而且,日後恐怕都將付出更大代價呢。我想。

在這幾年的心理助人工作歷程中,我一直在反思與學習,到底怎樣才能有效地回應他人,我漸漸發現,自覺是重要的。有覺察才有辦法聆聽,有能力聆聽、才能去回應情緒。沒有覺知的回應,都是僵化的「複製」模式,所以人的生活。就會像演「八點檔連戲劇」一樣,不斷上演衝突、鬥爭、「我對你錯」的輸贏遊戲,沒完沒了。

但,「你不能給別人你身上沒有的東西」,改變,得從自己開始。所以,此刻我們最該學習的是,先改變自己面對自己情緒的方式。
當情緒出現時,試試看,不要批判它、否定它,安靜下來,什麼都不做,聆聽它,進入它、覺察它,漸漸地,它就會向氣球一樣,慢慢消解了。我發現,透過靜坐、自由書寫這兩種方式,都可以幫助你達到這種效果。

蔣勳說,「美是一種包容」。能發自內心去包容接納一切發生(不管是情緒、或所有的不美好),培養一顆柔軟的心,那也是一種自我修練。

而我認為,能以聆聽、不批判的方式回應自己或他人的情緒,是一件很美的事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